詳細信息
校園發(fā)展
新加坡第四所公費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首屆學生在2012年5月8號正式開課,陳慶炎總統(tǒng)認為這標志新加坡高等教育在把握全球化新機會上又邁進了一大步。而這所辦學概念新穎的大學,在還未正式開學前就已同國防部敲定兩項合作——設立專門進行同國防系統(tǒng)相關研究的淡馬錫實驗室(Temasek Laboratories),以及網(wǎng)絡安全研究中心iTRUST。
這所新大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學生在三年半時間內就能完成大學課程。再加上4月份開學,早于其他大學,新科大的畢業(yè)生能比同一屆的學生早8個月畢業(yè)、走上社會。
從大二起到畢業(yè),學生們不但要修讀所有的專業(yè)課程,還會有36周的“空檔期”,參與實習、交流計劃或者休息。另外,從大二開始,每年的一月份,校方會安排學生進入“自由活動期”或參與“實習預備計劃”。“自由活動期”允許學生選修專科以外的課程,而“實習預備計劃”讓學生和來自業(yè)界的導師交流,協(xié)助他們提前做好踏入職場的準備。
陳總統(tǒng)在新科大開學典禮上宣布這項消息時說,兩個研究單位將與國防科技研究院(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 Singapore)、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其他研究機構相輔相成,一同開發(fā)我國國防的科技潛力。這也意味著,新科大學生將有機會參與國防與安全的尖端研究工作。
陳總統(tǒng)是以新科大名譽校長身份出席開學典禮。值得一提的是,新科大是他當年擔任教育部留學學術咨詢團(International Academic Advisory Panel,簡稱IAAP)主席時,一手催生而成的大學。他猶記得設立新科大最初只為了拓展大學領域,但新科大轉眼已發(fā)展為一個創(chuàng)新的大學渠道,為我國科技與工程頂尖人才提供一流的教育。他說,高素質的教育向來都是新加坡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石,大學領域也一直隨著我國經(jīng)濟需求而改變,新科大正是我國高等教育景觀的另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
新科大校長馬尼安蒂教授(Thomas Magnanti)在致詞時指出,大學在很多方面獨具匠心。“我們的結構、課程和文憑所著重于的產品、服務與系統(tǒng),正是現(xiàn)今和明日世界最重要的基礎。這種由社會需求、由外至內主導我們的課程,與一般大學由內至外的方式形成強烈對比。”
新科大教務長張道昌教授在受訪時說,與國防部的研究合作,體現(xiàn)的正是這種由外至內的研究取向,將著重改善國防的無人駕駛、軍事、資訊和工程四大系統(tǒng)以及加強網(wǎng)絡安全。他說:“我們從大處著眼,設想我國國防10年后所需的系統(tǒng),再從小處入手研究符合這類系統(tǒng)要求的設計,確保其實效性。”
張道昌也指出,校方已動員12名跨學科的教務員參與計劃。加上由麻省理工學院“移植”過來的“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me)和李光耀創(chuàng)新型城市中心(Lee Kuan Yew Centre for Innovative Cities),他預計研究將成為新科大的一大“賣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數(shù)理中學畢業(yè)生黃凱琪(20歲),被新科大新穎的工程與系統(tǒng)設計課程文憑所吸引,而毅然報讀新科大,甚至放棄一所美國大學頒發(fā)的獎學金。她說:“對我來說,大學教育的意義不僅是一紙文憑。我更希望能從中獲得能讓我受用一生的技能。我覺得新科大的課程和模式能做到這點。”
陳慶炎總統(tǒng)以新科大名譽校長身份出席開學典禮。他認為,新科大的特點是結合科技與創(chuàng)意設計。“這也恰恰是推動全球化最重要的兩大引擎。與世界兩所頂尖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浙江大學合作,也讓新科大成了東西融會的樞紐。”
合辦學校
SUTD與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浙江大學一起合作辦學。創(chuàng)校校長即為麻省理工的托馬斯.L.馬尼安提(Thomas L. Magnanti)教授,學校教職工由麻省理工代為面試、招聘。博士及博士后有機會前往MIT進行交流學習。
學科院系
新科大最初設有工藝與可持續(xù)設計、工程產品開發(fā)、工程系統(tǒng)與設計以及信息系統(tǒng)技術與設計四個系, 在2020年新設立設計與人工智能專業(yè)。在本科生階段,學校開設五門院系(建筑學與可持續(xù)性設計,設計與人工智能, 工業(yè)產品開發(fā),工程系統(tǒng)與設計,信息系統(tǒng)科技與設計), 學生可在最后一年選擇專業(yè)方向(Track),所有專業(yè)學生必須選修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課程。對于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生產線管理以及制造工程等三個專業(yè),學校將提供2年的MIT-SUTD雙碩士學位。
博士課程
建筑與持久設計(ASD)
建筑與持久設計博士課程是專為富有創(chuàng)意和進取精神并有興趣針對建筑環(huán)境進行深入研究的人士而設計。課程的性質多以學科研習形式和多元觸角方式,展開建筑設計研究。其中涵蓋建筑設計、科技、城市設計與規(guī)劃,以及環(huán)境研究等。
研究范圍:
建筑及可持續(xù)發(fā)展
創(chuàng)新城市設計與發(fā)展
環(huán)境政策與規(guī)劃
建筑參數(shù)化設計:建筑敘述、編繪與營造
現(xiàn)金建筑科技的研發(fā)與應用
工業(yè)產品開發(fā)(EPD)
工程產品開發(fā)博士課程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產品設計研究,其發(fā)展跨越傳統(tǒng)科學界限。課程結合間斷的科技研究和完善的理論設計,讓研究生參與開發(fā)工程產品,以滿足社會需求,并多方探索科學上的新突破,研發(fā)用于未來的新興技術。
研究范圍:
生物醫(yī)學工程、醫(yī)療器械與保健
設計理論與科學
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意
電子與光子技術
機械系統(tǒng)
能量采集與替代能源
材料與納米材料
復雜動態(tài)系統(tǒng)與操作
圖像、信息通信與數(shù)碼媒體
集成電路、傳感器與半導體
無線網(wǎng)絡與智能電網(wǎng)
量子系統(tǒng)設計
工程系統(tǒng)與設計(ESD)
工程系統(tǒng)涉及大型復雜的機械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功能與性能取決于所運用的技術,以及所處的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工程系統(tǒng)與設計博士課程旨在培養(yǎng)新一代的工程系統(tǒng)研究人員。
研究范圍:
廣泛定義運籌學,包括優(yōu)化、隨機建模、統(tǒng)計學、博弈理論
運營管理學,適合應用于制造業(yè)、服務業(yè)與公共部門
同經(jīng)濟、公共政策、組織行為、金融與營銷掛鉤的相關領域
物流、交通系統(tǒng)、金融服務、能源生產、安全與防衛(wèi)
信息系統(tǒng)科技與設計(ISTD)
信息系統(tǒng)科技與設計博士課程旨在鼓勵學生從事信息系統(tǒng)科技與設計方面的先進科學研究。課程提供有關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及信息系統(tǒng)各領域的跨學科教育與研究機會。
研究范圍:
信息安全
軟件工程
無線及傳感器網(wǎng)絡
多模態(tài)信息檢索
人機界面
音頻分析
自然語言處理
機械學習與人工智能
計算機視覺、多媒體、信號處理
大學申請編輯 播報
申請條件要求
成績單
For non-English documents, an 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 must be provided at your expense. Please provide your latest official transcripts and official letter of certification from your institution stating the expected date of graduation or award of degree if you have not graduated from your degree programme.
托福或雅思考試成績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EFL) or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IELTS) score report
If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during yourundergraduate studieswas not in English, please submit your IELTS or TOEFL scores no later than 2 weeks after the application deadline.
GRE成績
If you have not taken the GRE, please arrange to take it soonest and send in the results no later than 2 weeks after the application deadline. Please note that the SUTD DI code is 7398.
GRE required: ASD & ESD
GRE recommended: EPD & ISTD
推薦信
Names & E-mail Addresses of 3 Recommenders
Recommenders should preferably be faculty members who can comment on your scholastic capabilities and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your ability to complete the programme. Please ensure that you inform your recommenders about the nomination before submitting their contacts to SUTD as they are required tosend intheir recommendations online within 1 week afteryour PhD application submission.